<
g55f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162章
    所不同的是,英军在昔兰尼加境内保住了一个重要据点——托卜鲁克。

    托卜鲁克乃北非良港,东距埃及150公里,紧扼昔兰尼加惟一的东西向海岸公路。

    隆美尔若继续东进,必须拔掉这个钉子,以保障补给线畅通。

    而英军正要靠它牵制对手,并把它作为反攻基地。

    于是两军围绕着托卜鲁克及整个昔兰尼加的得失,从1941年夏开始展开了一场持续一年半的厮杀。

    这时隆美尔手下有从欧洲带来的第15装甲师、第5装甲师(后改编为第21装甲师)和就地组建的第90轻型装甲师,合编为非洲军,有174辆坦克;另外有3个意大利机械化师(后来又增加3个),146辆老式坦克。

    德意军合编为非洲集团军。

    英军有第13、30军,由若干英国师、南非师、印度师、新西兰师和澳大利亚师组成,统编为第8集团军,有700辆坦克。

    英军虽占优势,但抵不过隆美尔的精明强悍和果断勇敢。

    他抓住英军总是分散部置部队和分散使用坦克的弱点,将自己那一点装甲部队集中起来变成装甲拳,身先士卒,率部神出鬼没,指东打西,弄得英军首尾难顾,穷于应付。

    但隆美尔也有一个致命弱点,这就是后勤补给问题。

    英国海军在地中海占有制海权,使德军的海上补给线非常脆弱,武器弹药和燃油常常接济不上,所以进攻大都以虎头蛇尾告终。

    于是两军战斗变为拉锯战,互有攻守,但托卜鲁克始终在英国人手中,成为大英帝国“坚韧不屈”的象征。

    1941年年底,英第8集团军趁非洲军过度削弱之机发起猛攻,重演了年初追逐意军的一幕。

    但德军巧用88毫米高射炮打坦克,英军坦克和老兵损失巨大。

    隆美尔却筋骨未伤,很快又得到一批海军冒死穿过封锁线送来的人员、装备和燃油。

    1942年元旦过后,他重整旗鼓,发起空前猛烈的东进攻势。

    英国人大祸临头了。

    据战史学家记载,本来英国人还想进一步进攻利比亚西部,为此制定了“杂技家”计划。

    最后结果却是“真的翻了一串跟头,可惜都是向后翻的”。

    英军溃不成军,向东狂奔。

    大名鼎鼎的“沙漠之鼠”第7装甲师师部被歼,师长梅塞维被俘。

    幸而他混在普通士兵中没有暴露身份,几天后瞅空逃走。

    6月20日,隆美尔猛攻托卜鲁克,守将克洛珀招架不住,次日率35万人缴械。

    坚守了近两年之久,名扬四海的“不屈要塞”终于落入德国人之手。

    6月22日,隆美尔晋升为元帅(此前在1941年5月升为上将),劲头倍增,率部穷追猛打,杀入埃及,竟一路打到距亚历山大仅96公里的阿拉曼城下。

    英国朝野举国皆惊!军内军外为之哗然。

    阿拉曼是一海岸小镇。

    沿海平原自西向东延伸于此。

    由于受到南面不可逾越的卡塔腊盆地的挤压,渐渐收缩到仅90公里宽。

    之后又豁然展开,直通埃及心脏尼罗河三角洲,故成为屏护埃及的咽喉要地。

    隆美尔兵至此地,无疑似尖刀顶住了英国人的胸膛。

    消息传至伦敦,议会群情激愤。

    反对党议员指着丘吉尔鼻子臭骂,斥责政府和军界无能,又四处串联,欲扳倒丘吉尔政府。

    在开罗,英军中东司令部更是一片慌乱。

    总司令奥金莱克宣布实行紧急状态。

    驻亚历山大港的军舰升火启航,躲向外海。

    ---------------

    6.非洲——沙尘与血雾共舞(2)

    ---------------

    金字塔旁垒起工事,参谋们忙不迭地在焚烧文件,黑烟裹着纸灰直冲天外。

    埃及百姓拖儿带女,携金带银,乱哄哄涌向车站和码头。

    整个开罗和亚历山大的市区被惶惑和恐惧所笼罩。

    而在意大利,墨索里尼眉开眼笑,喜不自胜,匆匆飞抵利比亚,跃跃欲试,准备前往开罗参加入城庆典。

    危机时刻,丘吉尔再次展示其坚韧不屈的品格。

    他以三寸不烂之舌,回击反对党议员,把战败责任推诿给前任政府疏于军备的政策,归咎于隆美尔的“强悍”。

    罗斯福此刻也伸手拉了他一把,派6艘快船把从美国军队中抽调出的300辆新型谢尔曼式坦克运到埃及。

    更为幸运的是,隆美尔的部队此刻已是强弩之末,只剩37辆坦克,随行意军仍不中用,首战阿拉曼乏力受挫。

    惊魂未定的英军想杀一回马枪,结果两军一场混战,谁都未占便宜。

    战线稳定在阿拉曼。

    双方安营扎寨,掘壕固守,各自埋下几万枚地雷,在海岸到卡塔腊盆地间形成对峙。

    丘吉尔当然不满意这种局面,就调兵增援埃及,并亲赴开罗,改组中东司令部。

    他撤掉了奥金莱克中东司令兼第8集团军司令的职务,派去了两个新人——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体型精瘦,深陷的眼窝里藏着一双精明狡黠的小眼睛,脸上一只硕大无比的鼻子永远坚定地指向前方。

    跟隆美尔一样,他不沾烟酒,傲慢专横,却有鼓动力。

    蒙哥马利从未在中东打过仗,只因第一人选、赫赫有名的戈特将军被德机当成丘吉尔的座机击落殒命后,他才受领了这个差事。

    8月10日,他从伦敦出发,12日到达热浪滚滚的埃及。

    到达后,他发现情况相当糟糕。

    司令部里一派残破景象,肥大的埃及苍蝇嗡嗡乱飞,官兵们垂头丧气。

    办公桌上赫然放着奥金莱克的撤退计划。

    蒙哥马利等不及正式接任的日子到来,就接过指挥权,立刻给参谋班来了个大换血,改编部队,成立了第10军。

    他情绪高昂地对官兵说:倒霉的日子已经过去,好日子就在前头。

    他下令烧毁撤退计划,决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待丘吉尔来视察时,全集团军上下已面貌全新,士气高昂。

    蒙哥马利到任不久就收到隆美尔即将进攻的情报。

    他深知,隆美尔此举不仅威胁到整个中东英军的安全,也是对自己的名誉和地位的考验。

    此时他虽有3个军,700辆坦克,但部队刚刚完成改编,还未摆脱战败的阴影。

    于是他不顾众部将“报仇雪耻”的吵嚷,决定以守株待兔之策,让隆尔美来攻。

    蒙哥马利亲自巡视前线,发现一处名为阿拉姆·哈勒法的狭长山脊极为重要,即派兵固守。

    除此之外,他又煞费苦心,与隆尔美斗起了心眼。

    早在7月的战斗中,英军俘获两名德军情报人员。

    之后顺藤摸瓜,破获了德国人在开罗的间谍网“康德尔小组”。

    蒙哥马利不露声色,让参谋长德·甘冈利用这个秘密渠道,不断向德军发假情报。

    诸如“英军兵力不足”、“一旦来袭只能勉强抵挡”云云。

    德·甘冈还画了个假地图,把遍地流沙的阿拉姆山岭前标成“硬地”,然后逼着一名被德国女间谍用美色勾引下水的少校带着地图开车驶入德军雷区。

    倒霉的少校很快就在巨响中毙命,假地图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入隆美尔之手。

    隆美尔不知是计,拿着地图连称“英雄,英雄”。

    8月中旬,他得到新补充的人员和装备,坦克增至440辆。

    又得南线德军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和意大利总参谋长的保证,一定会给他1000吨汽油。

    他信心倍增,决定大举进攻。

    第一个目标就是阿拉姆—哈勒法山岭。

    在惨白的月光下,德第15装甲师和第21装甲师的200辆坦克在据说是英军防御薄弱的防线南端闯入雷区。

    工兵下车快速排雷。

    不久发现地雷似乎无穷无尽,雷场远比情报介绍的宽阔。

    这时一枚枚照明弹升上天空,照得雷区如同白昼。

    早已恭候在此的英军的所有火器一齐开火。

    德军措手不及,死伤累累。

    第2l装甲师师长冯·俾斯麦中弹身亡。

    非洲军军长奈宁的指挥车被炸翻,虽幸免于死,但浑身都是弹片。

    这个时候,蒙哥马利正同往日一样呼呼大睡。

    参谋长德·甘冈摇醒他报告了战场情况,他咕哝了声“好极了”,便又转身酣然睡去。

    次日晨,德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起出18万枚地雷,终于穿过雷区,向北进攻阿拉姆—哈勒法山岭。

    中午时分,沙暴突起,英机无法起飞,德军侥幸推进几公里。

    不料在“硬地”陷入流沙之中,速度骤降。

    至16时才抵阿拉姆—哈勒法山岭西端的132高地。

    据报此处仅有1个师的英军。

    其实英军在此有3个师之众。

    英军炮火之猛如一道火墙,德军根本无法逾越一步。

    ---------------

    6.非洲——沙尘与血雾共舞(3)

    ---------------

    隆美尔发现自己进退两难。

    白天,英国大炮不停轰击。

    德国人开一炮,英兵就回敬十炮。

    隆美尔也险些被弹片击中。

    入夜,英机又像幽灵般飞来,乱炸一通,不给非洲军片刻安宁。

    更糟糕的是,凯塞林和意大利人答应送来的汽油不见踪影——开往北非的意大利油船都被击沉了。

    油料一天天减少,眼瞅着即将告罄。

    隆美尔暗暗叫苦,赶紧发电给柏林,让国内宣传降调子,以免遭后人耻笑。

    很快,他又获悉新西兰旅正向德军的后方穿插,欲关门打狗。

    遂下令撤回己方战线。

    蒙哥马利初战获胜,众部下欲穷追猛打,被他拒绝。

    他深知己方士兵未到巅峰状态,而隆美尔惯于用88毫米高射炮痛打冒进的追兵,英军已多次领教,故蒙哥马利小追一阵就鸣金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