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55f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血淬中华 > 第77章
    冯华那渴望中华崛起的愿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自己的心湖也不自觉地随着他激昂而又深沉的话语荡漾起伏、心潮彭湃……

    秋夜是如此凄清,几度乍起的萧瑟秋风不停地摇曳着树枝,将枝头那开始变黄的树叶一片片吹落。看着一片、一片在秋风中飞舞飘零的黄叶,张謇宁静的心头微微泛起了一丝对故乡的思念。不过,这淡淡的乡愁也只是稍闪即逝,很快他的思绪就再次回到了刚才与冯华的那番至今仍令自己感到兴奋的长谈上来。

    看到侍卫上完茶又静静退了出去,冯华开口道:“啬庵先生,您今次能来旅顺,冯华真是喜出望外。‘国家不幸,强虏逞威’,冯华以侥天之幸建微末之功,却被皇上授予旅大经济特别区办事大臣,心中实在是惶恐之至。冯华归自西洋,尽管对西学有所涉猎,但于中学却颇为生疏,而义勇军中也是好勇斗狠之徒居多,于内政建设并无擅长之人。冯华每每思之,常有力不从心之感,深恐有负圣恩,故才恳请岘帅代为延请先生。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冯华不才,亦不忍我中华就此沉沦,还望先生能体谅晚辈的这番苦心,予以大力相助!”

    冯华的这番话语情真意切,听得张謇悚然动容:自己不甘于终老田园,不也正是为了中华的昌盛,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吗!本来张謇做出先到旅大特区看看的决定,就是已经在心中做出了决断,否则当初一口回绝就是了。今日到达旅顺口之后,冯华看似鲁莽的不期而至以及他谦恭却不乏诚挚的言谈举止更加坚定了张謇的判断,冯华确实是值得他改变决定的英杰霸才,旅大特区也会让他的一身所学能够有用武之地。

    张謇不是优柔寡断之人,既然冯华当面提出了邀请,既然自己已经做出了决断,又何必再惺惺作态。当下,他只是略微一沉吟,即洒然笑道:“张謇何德何能,竟蒙将军如此高看。謇自幼亦怀经世报国之志,能有此一展平生夙愿的机会,如何可以与之失之交臂!”

    闻听张謇爽快地答应了自己的邀请,冯华不由得大喜过望。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张謇的为人和才干了,他不但学识素优,博通经济,深具儒家济世精神,而且所创办的“大生纱厂”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毛泽东曾说过:“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旅大特区有了张謇的鼎力相助,一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

    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冯华向张謇深鞠一躬道:“先生德才,冯华仰慕久已,今能得之为臂柱,实是不胜欣慰。旅大特区如今百废待兴,一切都需要从头建设,还望先生能为冯华指点迷津。”

    张謇微微一笑:“子夏何须我进行指点,就从你所书的《变法自强疏》及对设立特区所作的论述看,必已是对此胸有成竹了。不过,张謇亦不敢藏私,只希望能抛砖引玉,对子夏你的设想有所裨益。”

    从茶几上拿起茶碗,浅浅地润了一下喉咙后,张謇说道:“旅大地区东南临黄海,西北临渤海,南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相望,控制着从黄海进出渤海的通道,战略地位可以说极为重要,但对于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的旅大特区来说,却不是十分有利。”

    看到冯华听得极为认真,张謇接着分析道:“不利之处主要有三。其一、优良的港湾、重要的战略位置会引起沙俄、倭国及其他列强的窥伺,而且还极有可能与他们产生矛盾和摩擦,这也使得特区很难集中全部精力来发展经济建设;其二、辽东特别是旅大地区饱经战火摧残,以至人口逃散,城池荒废,经济更是萧条之极。由于大量的基础设施都需要重建,将会使旅大特区的建设在人力和物力上都产生极大的压力;其三、旅大特区地处沿海,因此港口贸易将不可避免地对它的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稍微顿了一下,张謇忽的将话题一转:“对于这一点,我想子夏应该认识得极为清楚,否则也不会特区刚刚成立,就迫不及待地首先成立了‘旅大轮船公司’。刚才下船时,我还在奇怪子夏你是如何得知我行踪的,现在一想才恍然明白,原来我一上船就已经被你们注意到了。”说罢,张謇手捻须然轻声地笑了起来。

    张謇的调侃,让冯华亦是展颜一笑。当初,他之所以首先成立轮船公司,主要是受“轮船招商局”的启发。洋务派搞了这么多年的洋务,“轮船招商局”是少数几个获利颇丰的实业。旅顺有现成的港口船坞,目前又没有其他公司竞争,如果选择好航线,应该能够从中获得可观的利润,也可以暂时缓解一下特区目前极为紧张的财政状况。实际情况也确如冯华所料,这条旅顺口-烟台-上海的航线由于竞争尚不激烈,立刻便收到了很好的效益。虽然客货两用的“轩辕号”仅仅才往返了两次,却已经取得了4万两银子的净收益。至于张謇行踪的败露,到不全是因为他上了“轩辕号”的缘故。张謇前脚离家前往旅大,刘坤一后脚就派了易顺鼎再次前往南通进行相邀,也由此得知了他的大致行踪。

    很快又将脸上的笑容敛起,张謇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虽然旅顺口包括大连湾均是极优良的港口,但由于营口的存在,它们将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来。营口遵北宁、沈海、吉海诸路,东北可达辽宁与吉林;西南可至平津,更由大虎山可至通辽,转辽源达洮南、龙江诸处;东可至旅顺、哈尔滨;水路有辽河可上通东蒙,南迄南满;海上则兼通国内其他各大商港及高丽等处,实乃东三省咽喉之地。尤其是咸丰十一年(1861年)朝廷与英国签订《天津条约》,在牛庄开埠以来,营口因其地理位置更佳实际已经取代了牛庄的位置,翘然成为了东三省最重要的商埠。营口之兴盛,究其所以在于营口扼辽河全流域货物的吐纳之口,其便捷的水上运输,使之成为了沟通东北甚至东蒙广阔经济腹地最重要的经济大动脉。返观旅顺口和大连湾,由于无内河通运腹地,交通运输不甚便利,又如何能够同营口相竞争?”

    张謇说到这儿,又看了一眼冯华。只见他一如方才,虽听得极为认真,但面容上仍是一副平静的模样。暗暗点了点头,张謇知道自己所料不差,自己所考虑的这些不利之处,冯华也早已想到了。张謇精神一振,如此英雄人杰确实不枉自己千里迢迢地走这一遭。不过,自己还要再表现一番,也不能让人看轻了。

    豪情一生,张謇心中亦涌起了争强好胜之心,不等冯华接过自己的话头,又继续说道:“因此对旅大特区而言,尽快修建铁路,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就成了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也只有打破营口作为东北唯一吞吐港对绝大部分贸易的垄断,旅大特区才有可能发展起来。否则,就算是目前经营状况良好的‘旅大轮船公司’,也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萧条的运输贸易中陷入惨淡经营……”

    第二部怒海潮生第五十章创业济世穷

    秋日的阳光是那样的耀眼,那样的灿白,让蓝天益发显得清澈晶莹。在通往金州的大道上,冯华和张謇并骑缓缓而行,一队彪悍矫健的卫士在两人身前身后二三十丈远的地方逡巡警卫。暮地,寥廓的高空中传来几声清脆的雁鸣,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群大雁正排成整齐的人字形,笔直的向南飞去。冯华收回自己的目光,却发现张謇仍若有所思地目送着雁群渐去渐远。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起,北雁南飞……”见张謇扭头向自己望来,冯华微微一欠身,脸上露出了一丝歉意:“皆是冯华多事,才令先生离乡远行,来此风冷雪寒、偏僻荒芜之地受此无妄之苦!”

    张謇一怔,知道自己的一缕思乡之情被冯华看了出来,当下正容说道:“子夏何须自责!蹇自幼以读书、励行、取科名、守父母之命为职志,奈何状元及第亦只能于朝堂上徒为口舌之争,却不能死敌,不能除奸,负父之命而窃君禄。《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蹇确有‘伏枥辕驹,久倦风尘之想’,然天之生人,与草木无异,若能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可不与草木同腐也。”

    胸中压抑多年的郁闷与抱负终能尽情相吐,令张謇久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一抹动人的光辉。长长地呼出一口闷气,张謇接着说道:“此次张蹇所以应子夏邀,除欲一遂我生平济世报国之志,主要还是对子夏你的为人、才能和胸襟大感佩服。义勇军渡海援台,这需要多大的胆识与气魄,又岂是寻常人所能做得到。每每想到志愿军正在台湾与倭贼浴血奋战,我胸中的热血都禁不住激荡不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切皆是张謇心甘情愿,又如何会有受苦之说!”

    张謇发自内心的夸赞,让“洞察先机”的冯华不禁有些赫然:“冯华何德何能当得起啬庵先生如此之评价!”

    “这如何只是我对子夏你的评价!岘帅亲临寒舍恳切相邀、翁师千里迢迢着人带来书信进行举荐,无一不对你大加赞赏。难道他们的评价也多是虚妄之语?”张謇肃容说道。

    冯华心中一阵恍然,无怪张謇如此痛快地就答应相助自己,原来还有除了刘坤一之外,翁同龢从中亦起了极大的作用。翁同龢与张謇同属江苏人,翁的家乡常熟与张的家乡通州隔江相望。张謇名声鹊起后,作为南派清流领袖的翁同龢,对他极为看重,不但将他视为乡里新秀大力提拔,而且多次利用南派清流手中有限的主考录取权力,暗中识别张謇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