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55f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73节
    对此,一众文官也只是任凭天子怎么开心怎么来了。

    不过关于高一功,而不是刘文秀进爵郡王,大家倒是都有所猜测,这大概是考虑到军中两大派系的平衡问题,毕竟西军一系实在是太庞大了,原本就有一个“为诸将之冠”的李定国,稍稍偏向忠贞一系也能理解。

    再说刘文秀之前不过只是郡公,直接越过国公,晋封郡王,也不太合适。

    两位郡王以下,便是国公一级

    左军都督刘文秀加授英国公,中军都督赵印选加授信国公,原后军都督,现安北都督张名振加授越国公,海军都督同知郑鸿逵加授闽国公。

    这些封赏,倒是都在意料之中,但大家还是联想到另外一个人,恐怕此时会有些尴尬。

    海军都督朱成功呢?

    郑成功的地位的确有些尴尬,一方面,他在战争中的表现,虽然也相当重要,但比起李过等人,却实稍差一些。毕竟北伐,主要还是陆上战场。

    但他之前就已经受封威国公,却是已然是国公衔了。

    所以最后只是又加授了一个太子少保,以作表彰。

    但朱由榔本人其实还是有更多考虑的,他早就给郑成功留着一个王爵呢,只是不是现在用而已。

    而本就是异姓王的李定国,不好再加封,郡王再往上,便是二字亲王了,如徐达死后追封的“中山王”。其实朱由榔本人是不在乎的,在他看来就算封李定国一个评书里“一字并肩王”又如何?他知李定国,李定国亦知他。

    但内阁再任由天子乱搞,也不会纵容这个,肯定是一万个不同意的。

    所以李定国也只是在勋位和散阶上再进一步,加太子太保,特进光禄大夫。

    当然,做官做到李定国这个层次,就像当年的徐达一样,什么爵位,对他们而言,已经无关紧要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你给他一个郡王,他是位极人臣,你给亲王,也是一样的地位。

    除了郡王、国公,再往下

    胡一青、艾能奇、王翊、冯双礼、焦琏、白文选、王兴、郝摇旗等八人进爵郡公。

    袁宗第、党守素、王复臣、马宝、姜瑄、庞刚、周嘉屏、赵纪、李景兴、甘辉、叶忠允等十八人封侯。

    再往下,另有副将、总兵一级,建有功勋者,凡二十七人,封伯爵,就不一一赘述了。

    其余还有部分对战死牺牲将领的追封,亦有侯爵三人,伯爵九人。

    加上之前封赏,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更进一步的,如沐国公、冠军侯王愬等,以及北面蒙古诸部的额璘臣、昆克勿二位,眼下大明勋贵,拢共七十四人。

    这个数字不算太多,甚至有些少了,当年太祖朱元璋开国时,先后封了二十五个公爵,七十九个侯爵,伯爵更是难以统计。

    相较而言,朱由榔的名单,都显得有些寒酸,也就比朱棣靖难所封功臣要多些。

    但朱由榔倒不是因为吝啬,只是给未来留出些空间。

    毕竟可见之日内,还有用得着这些将帅的地方。

    除去封爵的以外,其余大多则以散阶、勋位封赏

    当然,这些东西可都不是空口白话,伴随而来的,自然还有丰厚的物质奖赏。

    白银、布帛、田宅不一而足

    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内阁初步估计,仅是这些军官将帅的赏赐,合计就得花二百万银元。

    但这也是应当的,朱由榔不会在这种地方上吝啬。

    不过有意思的是,对于将帅、军官的赏赐,朱由榔更倾向于直接用物质奖励,直接给钱,而尽量控制不去大赐田地。

    但对于中下层军官,以及普通军士,朱由榔却是不吝啬土地,直接以军功授田。

    尤其是北方田地,同等赐田,北方能比南方多出三成以上,故而军士们也都乐意赐于北面。

    由军功赐田的土地可比一般屯田民户强多了。

    如果是官府招募屯田的民户,虽然前五年可以免税、半税,但五年之后,就必须要在正税之外,缴满十年的官租,才能正式得到所有权。

    相较而言,军功赐田,不仅同样享受五年免税、半税待遇,此后也不用再缴官租。

    而且面积也比普通民户要多,对于传统农业社会中的百姓而言,这样的赏赐,远比直接赏银要更加吸引人。

    而朝廷的政策,也是越往北越优惠,在临近边界的辽宁、山西等地,更是能长久享受半税待遇,也能得到更多土地。

    不过赏赐土地,也意味着另一件事,许多将士,经历八年多战事,浴血搏杀,终于到了可以解甲归田的时候了。

    就在军中将士欢腾之际,一场关乎未来数年大明军政发展的战略规划会议,也在南京城中徐徐展开。

    这也是中枢官员、军中将帅,乃至于还没急着上任的地方大员,边防都督们,这次来得这么齐的另一个原因。

    第17章 京中风议

    光烈八年,端午

    朱由榔下旨,让在京聚集的一众要员们,休沐五日,算是集体休假了

    甚至朱由榔自己,都恍若无事的带着许久未见的老婆孩子们,先是陪着自家老娘去大报恩寺上香,而后又去莫愁湖泛舟踏青,好不自在,浑若一个出差一年半后,回到家中,报复式躺平的白领。

    但获得假期的大臣、将帅们,却没什么闲心

    这几天,整个南京城内,到处都是达官贵人们互相窜访,私下聚集,不仅是高层,许多中下层官员,以及未入仕的士子也在四处走动,探听消息。

    谁都知道,这假期结束后,一场决定大明未来发展走向的朝会即将展开。

    几十年乱世,故而是伤痕累累,一片废墟,但也意味着过去的既得利益集团,已经大部分凋零殆尽。

    新的阶级统治秩序即将建立,谁不想在其中占据一个有利位置呢?

    朝中,包含各部门侍郎以上官员,各地区巡抚、布政使司、市舶司衙门,也要派一人前往南京。

    加上内阁辅臣,光复七军都督、同知、长史,以及各边军都督府主要将领。

    乃至于企业方面的海务公司、冶铁公司、兵工公司、皇家银行等等部门一二把手。

    林林总总二三百人,都是可以被称为大明统治阶层核心的存在。

    堪称大明般的“中x委员会一中全会”

    以至于南京紫禁城的乾清宫都不大够用,而是启用了更大的谨身殿。

    有很多问题都要讨论出具体结果来

    财政问题,军队编制问题,机构改革问题,边疆问题,黄河问题,民生,市舶司,科举,教育等等……

    种种事项,怎么解决?谁来解决?每一个制度、人事安排背后,都是数不清的政治利益。

    其实按照过去大明的政治传统,这些事情并不需要如此大规模的中枢集体讨论。

    大多只是内阁和司礼监几个学士、公公,密室之内,私相授受。

    但这并不是朱由榔想要的结果,因为他要做得,不只是解决几个具体问题首尾。

    而是要给未来五年,乃至十几年的国家政经、战略发展,定下一个具体基调。

    过去八年,虽然新政和抗清战争是并行进展的,但那时毕竟是生死存亡之际,以战争为主,政治为辅。

    而现在往后的岁月,却是政治经济建设为主,战争为辅,哪怕会有为了扩张或是自卫,或是其他原因的局部战争,也必须为了整体的经济利益服务。

    虽然,曾经从肇庆到南京,那种君臣上下,众志成城,一意驱逐鞑虏的峥嵘岁月,很值得纪念。

    但朱由榔明白,这样的时光已经结束了。

    过去八年时间里,他不用想太多,只要一股脑坚持抗清,什么对抗清有利,就支持什么,什么不利,就反对什么,倒是挺简单的。

    而现在,他必须去思虑那些朝中形势下的微妙关系,思考如何去应对,改变。

    这倒不是说他朱由榔担心自己大权旁落,或是地位受到威胁。

    他从来不在乎这个

    他只在乎如何有效地将自己政治理想,尽可能地贯彻下去。

    -------------------------------------

    南京城,淮清桥南岸,秦淮河之侧,这里聚集着不少南京达官贵人的府邸,堪称大明时代的乌衣巷。

    内阁几位宰辅,以及朝中尚书,军中不少将帅的府邸,都在此聚集。

    这也并非稀奇,因为之前这里是南京勋贵和留守太监们的府邸聚集所在,明军光复南京后,这些人自然大多都被清算了,故而留下许多空荡荡的宅邸。

    其中大部分都被朱由榔赐给了下面的文武大臣

    而在所有豪门府邸中,位于角落处的陈府是最为清净简朴的。

    这倒不是说其他文武大员都是豪奢极欲,只是在这个年头,但凡显贵之家,肯定都不会穷。

    尤其明中期以来,江南蓄奴成风,一般普通富贵人家,养有百来号仆役、丫鬟都是常事。

    而且朱由榔对大臣们的薪资待遇也十分优厚,比如正二品的尚书,月俸二百元,年俸达两千四百元,外加节日赏赐,一般能有三千多元。

    这个数字,至少是过去明廷薪资的四倍以上。

    而且还是全额以银元发放

    更何况,这个时代的统治阶层,基本上都是地主,俸禄对于他们而言,只是收入的小头。

    凭借在政治上的特殊地位,府中经营的店铺、田庄等等产业,才是收入大头。

    这无关**,只是时代常态而已,《红楼梦》里就对这些勋贵、显赫家庭的生活有详细阐述。

    比如,在军中素以节俭着称的李过,府中在南京、苏州等地也经营有十来家店铺,在城外农庄兼有三千多亩田地。

    而如赵印选、胡一青之类不大讲究的,自然就更加夸张了。

    至于更为重视家族经营的文官群体,对这方面自然毫不落下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跟什么贪污腐化干系不大,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人家辛辛苦苦战场搏杀、挑灯夜读,考上两榜进士,混到军官将帅,不就是为了吃香喝辣吗?就算这些大臣们或许道德高尚,并不在意,但他们也有家族,而在这个年代,宗族利益是不下于国家的。

    但陈子壮的府邸却是一众豪宅之中的奇葩。

    从肇庆时期开始,陈子壮在几位宰辅当中,就一直负责礼部、刑部,以及各地按察使,巡视组等工作。

    他本人算是相当清廉,甚至说有些苛刻了

    这和他本人性格刚正不阿,也有些关系

    当年朱由榔在肇庆举兵,手中不过万余残兵之际,陈子壮和其弟陈子升,毁家纾难,将自家祖宅、田地和财产全部变卖,招募三千乡勇,响应勤王。

    出仕以后,也一直保持着极其朴素的作风,除了俸禄所得,从来不置财产、田地,最后唯一花销大的,只是在前年,让人将自家祖宅赎了出来,修缮祠堂而已。